播种未来教育家 人文学院创新打造“教育家精神种子班”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5-11-13浏览次数:10


为国育良师,是师范大学的时代使命;探索教育家培养新路径,是师范教育改革的必答题。11月12日,人文学院以一场高规格的成立仪式,正式宣告“教育家精神种子班”扬帆启航。这不仅是学校师范生培养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在体制机制上大胆探索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事实上,学院在卓越师范生培养方面已有较深厚的积淀。自2012年起,便持续选拔学科基础扎实、综合素质优秀、乐教适教并立志投身基础教育的学生作为“世承学子”。多年来,“世承学子”培养成效显著,在国家及省市师范生技能大赛、“挑战杯”、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多项赛事中屡获佳绩,多名学生获各类全国和省市级表彰。已毕业的271名学生中,从事教师职业的比例高达98%以上,深受基础教育单位好评,这为“教育家精神种子班”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人才储备。

以崇高使命领航,回答时代之问

仪式在庄重的氛围中启幕。一部《师道·光芒》先导片以光影为笔,勾勒出师者风范与教育理想的宏大叙事,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一时代之问,具象化为每一位在场者心中的深沉回响。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惠军宣布“教育家精神种子班”正式成立。他强调,种子班的成立,是188比分直播:传承和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实质性举措。它的“新”,不仅在于名字,更在于其打破壁垒的勇气和系统化设计的智慧,建设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师资发展共同体,打通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的通道,实现从“一次性培养”到“持续性成长”的转变。他寄语“种子班”同学,“不仅要努力成为未来的优秀教师,更要立志成为教育改革的探索者、教育家精神的践行者,让教育家精神的旗帜在未来的人生征程中高高飘扬”。

使命的承接,需要清晰的路径。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潘黎勇在致辞中,进一步将这一崇高使命锚定于实践层面,深刻阐述了学院创办“种子班”的战略考量与坚定决心。未来,学院将致力于建构“本科-硕士、职前-职后、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体系,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协同育人经验和典范案例,明确培养新时代“大国良师”的鲜明导向。

以创新体系赋能,打破育人壁垒

种子班的生命力,源于其创新性的培养范式。人文学院副院长蔡萌发布的特色培养方案,聚焦于“教育家精神涵养”和“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衔接能力”两大核心,从愿景模块、使命模块、目标模块、文化模块等四维角度着力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合、实践导向”的新型教师培养体系,助推师范生成长为教育理想坚定、学科素养扎实、教学技能卓越、创新能力突出的“未来教育家”种子人才。蔡萌表示,“‘种子班’的学生从大一起,就将深度浸润在中小学教育生态中,实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后反哺学习的良性循环。”

机制的关键创新在于“多元主体协同”。仪式上,人文学院与上海市位育中学、上海市南洋模范初级中学、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上海市闵行区莘松中学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中学等五所优质中小学现场签署了首批“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合作协议”,协议中明确大中小学在职前培养目标中,共同提升师范生的教师情怀、理论素养、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实现从“新手”到“准优秀教师”的转变;在职后培养目标中,共同助力中小学在职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与研究能力,实现从“经验型”到“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跨越,这标志着大学与中小学协同培养教师的“立交桥”正式贯通。人文学院中文系1986级校友、上海市位育中学校长王亦群在发言中表示,“这不仅是协议的签署,更是责任与梦想的联结。我们将从‘用人方’转变为‘共同培养方’,开放优质教育资源,与上师大共同探索教育家成长的早期培育规律。”

同时,种子班创新实施思政、学业、科研、技能、实践“五维导师”制度,以多元主体共建“育人共同体”,为种子班的成长提供丰厚土壤。科研导师代表、中文系主任王宏超与实践导师代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中学校长包蓓姹先后发言。王宏超表示将引导学生“追求真理,恪守学术规范”,包蓓姹则承诺“将一线最鲜活的经验与案例毫无保留地带给师范生”,他们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倾心指导、保驾护航的决心,展现了“良师领路”的深厚情谊与责任担当。

以教育强国明志,许下青春誓言

在师长的见证下,“种子班”同学作出了铿锵回应。班级学生代表以一场声情并茂的原创集体诗朗诵《我们是教育家的种子》,发出了“未来教育家”的青春强音。随后,全体“种子班”同学庄严宣誓,誓言献身教育事业、传承师道薪火。

活动的高潮,与会校领导、校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基教处等部门代表、签约学校代表、导师代表及学生代表手持一块绘有“教育家精神种子班”班徽的拼图,这些承载着期望与责任的拼图被郑重而精准地拼接在一起,最终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班徽图案。这一刻,不仅是一个仪式环节的完成,更象征着由高校、中学、导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育人共同体”实现了紧密无间的联结,也昭示着所有力量将拧成一股绳,共同滋养每一颗教育的种子,直至其破土而出,蔚然成林。

“教育家精神种子班”的成立,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卓越教师培养体制机制改革上迈出的关键一步。它通过目标重塑、体系重构与资源重整,力图走出一条培养新时代教育家的创新之路。这颗饱含希望的精神种子,必将在实践的沃土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汇聚成推动基础教育前进的蓬勃力量。


(供稿、摄影:人文学院)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